贺兰山蓝马鸡春夏季对栖息地的选择

被引:14
作者
李志刚
胡天华
翟昊
机构
[1]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蓝马鸡; 生境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贺兰山;
D O I
10.19711/j.cnki.issn2310-1490.2009.06.007
中图分类号
Q958.1 [动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8年4~8月,在贺兰山利用痕迹检验法和直接观察法对蓝马鸡春夏季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通过在选定的15条沟段里进行调查,春夏季分别测定了135个和126个样方的16种生态因子。结果表明,春夏季贺兰山蓝马鸡在优势乔木、灌木密度、灌木高度、灌木距离、坡向、坡位、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和隐蔽级上差异极显著(P<0.01),而其余生态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春季生境而言,贺兰山蓝马鸡夏季更偏爱选择灌木密度小、高度低、距离近,海拔较高,人为干扰距离较远,隐蔽程度较高的栖息地。典则系数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栖息地选择存在一定的重叠和分离,Wilk'sλ值显示春夏季蓝马鸡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Wilk'sλ=0.692,x2=121.769,df=12,P<0.001)。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在区分春夏季蓝马鸡栖息地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海拔高度、人为干扰距离、灌木高度、隐蔽级、灌木密度和乔木高度,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季蓝马鸡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84.6%,其中对春季的误判率为15.4%,对夏季的误判率为17.2%。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13+344 +3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贺兰山蓝马鸡越冬期栖息地的选择 [J].
刘振生 ;
曹丽荣 ;
李志刚 ;
李涛 ;
王小明 .
动物学杂志, 2005, (02) :38-43
[2]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影响因子研究 [J].
丁平 ;
李智 ;
姜仕仁 ;
诸葛阳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01) :103-108
[3]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植被特征研究 [J].
丁平 ;
杨月伟 ;
李智 ;
姜仕仁 ;
诸葛阳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1, (05) :557-562
[4]   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 [J].
杨维康 ;
钟文勤 ;
高行宜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0, (03) :71-78
[5]   贺兰山偶蹄类动物资源及保护现状研究 [J].
王小明 ;
李明 ;
唐绍祥 ;
刘志霄 ;
李元广 ;
盛和林 .
动物学杂志, 1999, (05) :26-29
[6]   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研究 [J].
杨月伟 ;
丁平 ;
姜仕仁 ;
诸葛阳 .
动物学报, 1999, (03) :279-286
[7]   白马鸡野生生态的考察 [J].
吴金亮 ;
王绍卿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5) :49-51
[8]   蓝马鸡的栖息地、活动、食性与繁殖研究 [J].
郑生武 ;
廖炎发 .
动物学报, 1983, (01) :71-85
[9]   蓝马鸡 [J].
张荫荪 .
动物学杂志, 1959, (03) :105-106+109
[10]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 湖南教育出版社 , (英)约翰·马敬能(JohnMackinnon),(英)卡伦·菲力普斯(KarenPhillipps)等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