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喀斯特石漠化格局模拟研究

被引:8
作者
王晓学 [1 ,2 ,3 ]
李叙勇 [1 ]
吴秀芹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石漠化; 格局; 元胞自动机; 喀斯特地区; 关岭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西南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问题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最为突出的地域环境问题之一,其迅速发展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导致石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人文因子为切入点,通过模拟影响喀斯特系统地表覆被变化的基本生态过程(如植物定居、植物死亡、水蚀风蚀引起的土地退化以及岩石成土过程等),利用随机元胞自动机具有的简单邻域规则产生复杂空间格局的特点,使喀斯特系统地表覆被植被-裸土-裸岩状态在一定概率下发生状态转换,并结合RS和GIS技术,构建了简单、有效的喀斯特石漠化模拟及预测模型(KarstCA)。以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关岭县为研究区,在自然、人文驱动因素共同影响以及只考虑自然驱动因素情景下,KarstCA模型模拟的研究区2007年石漠化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其主要是不同空间范围上人类活动作用方式和强度差异所致。在16a中(1992—2007年)喀斯特地区地物(植被-裸土-裸岩)丰度变化成非线性关系,当植被覆达到54%以上并继续增加时,裸岩发展趋势与之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在模拟期内人类活动对研究区石漠化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人类活动的正效应(植树造林等)与负效应(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植被总面积的剧烈变化趋势。将地表过程耦合进元胞自动机模型,突破了以往该类研究只通过概率考虑状态转换,而对其机理认识的不足;同时本研究考虑了自然、人文驱动因素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作用于石漠化现象的复杂性,对于探索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于地表过程及其贡献率等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907 / 9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进展 [J].
黄秋昊 ;
蔡运龙 ;
王秀春 .
自然灾害学报, 2007, (02) :106-111
[2]   植被-侵蚀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及在黄土高原的应用 [J].
王费新 ;
王兆印 .
生态环境, 2006, (06) :1366-1371
[3]   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及生态恢复研究展望 [J].
李阳兵 ;
王世杰 ;
容丽 .
生态学杂志, 2004, (06) :84-88
[4]   应用线性光谱分离技术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地覆被变化——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 [J].
万军 ;
蔡运龙 .
地理研究, 2003, (04) :439-446
[5]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及生态重建——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 [J].
万军 ;
蔡运龙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 (02) :55-59
[6]   近49年贵州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分析 [J].
伍红雨 ;
王谦谦 .
高原气象, 2003, (01) :65-70
[7]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 [J].
王世杰 .
中国岩溶, 2002, (02) :31-35
[8]   TM影像的居民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J].
杨存建 ;
周成虎 .
遥感学报, 2000, (02) :146-150+166
[9]   岩溶山区土壤形成机制与石山改造利用 [J].
陈朝辉 ;
方国祥 ;
不详 .
中国岩溶 , 1997, (04) :113-116
[10]  
地理元胞自动机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周成虎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