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关系分析

被引:8
作者
唐志明 [1 ,2 ]
李华军 [3 ]
卢东柏 [1 ]
李志新 [4 ]
李晓方 [1 ]
杨俊 [1 ]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2] 湖南农业大学
[3] 华南师范大学
[4] 长江大学农学院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水稻; 感光性和感温性; 生育期; 叶绿素; SPAD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水稻叶绿素变化与叶片衰老紧密联系,影响叶绿素变化有高温、强光等因素,但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方面的研究很少,为试图分析这两者间的联系,同时分析叶绿素含量本底与叶绿素变化间的联系,分别通过35个、133个材料在广州和湖北荆州两地多组试验,研究始穗期在不同生态区的变化,即利用出穗促进率,反映水稻不同材料的感光性和感温性,进一步研究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关系。此外,对叶绿素含量本底不同的材料,按高低进行分类,探讨不同类型材料叶绿素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始穗后的第14天到第18天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减少百分率与出穗促进率呈显著的正相关,35、133个材料分别对应的相关系数是0.5093、0.3036。同时试验还表明,叶绿素含量本底高的材料,在始穗后第9~13天其叶绿素降低幅度较本底低的材料小,而在第14~18天降低幅度反而大,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绿素高低两组材料分开进行出穗促进率与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低SPAD值组的相关系数更高,达极显著水平。始穗后第14~18天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此期叶绿素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感光性和感温性的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不同叶色水稻叶片的衰老及对光强的响应 [J].
王丹英 ;
章秀福 ;
邵国胜 ;
钱前 ;
徐春梅 .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01) :77-81
[2]   杂交水稻恢复系桂99的抽穗期基因及其效应分析 [J].
张祥喜 ;
周开蓉 ;
汤洁 ;
王凤兰 ;
罗林广 ;
万建民 .
作物学报, 2006, (06) :833-839
[3]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抽穗期QTL [J].
何风华 ;
席章营 ;
曾瑞珍 ;
Akshay Talukdar ;
张桂权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8) :1505-1513
[4]   水稻叶片衰老生理的研究进展 [J].
王旭军 ;
徐庆国 ;
杨知建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3) :187-190+210
[5]   籼粳交恢复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与播始历期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刘守平 ;
张增勤 ;
陈业坚 ;
黄善友 ;
何方印 ;
何道根 .
种子, 2005, (02) :52-54
[6]   水稻耐光氧化特性的研究进展 [J].
吴密 ;
唐湘如 .
作物研究, 2004, (S1) :308-311+316
[7]   温光对水稻抽穗后剑叶衰老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J].
丁四兵 ;
朱碧岩 ;
吴冬云 ;
张磊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1) :117-121+128
[8]   叶绿素b含量低的水稻突变体的光合功能衰退及其与活性氧的关系 [J].
张荣铣 ;
许晓明 ;
戴新宾 ;
陆巍 ;
曹树青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3, (02) :104-108
[9]   不同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叶片光抑制、光氧化和早衰的关系 [J].
焦德茂 ;
李霞 ;
黄雪清 ;
季本华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5) :487-492
[10]   叶绿素缺乏大麦突变体的生理与遗传研究 [J].
成英 ;
汤泽生 ;
王祖秀 ;
杨帆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31-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