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败型育性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中的分布与遗传

被引:18
作者
李绍清
杨国华
李绍波
朱英国
李阳生
机构
[1]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湖北武汉
关键词
AA基因组野生稻; 野败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布与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9 [野生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分析了野败型恢复基因在AA基因组野生稻的分布。结果表明:(1)在31份野生稻中,有16份含有恢复基因,分布频率达5 1 .6 %。(2 ) 6个AA基因组野生稻种中有4个种存在恢复基因,但主要集中于O rufipogon和O nivara。(3)在所鉴定的16份野生稻恢复系中,对野败型花粉育性恢复力大于80 %和5 0 %~80 %的各6份,小于5 0 %的4份;强恢复源主要来自印度次大陆的一年生野生稻O nivara中。(4)在随机选择的8份野生稻中,除w15含双基因外,其他的都只含有1对野败型恢复基因;对其中的6份野生稻的等位性分析表明,至少涉及3个恢复基因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97 / 3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O.Perennis野生稻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 [J].
富昊伟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2) :170-174
[2]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J].
章琦 ;
赵炳宇 ;
赵开军 ;
王春连 ;
杨文才 ;
林世成 ;
阙更生 ;
周永力 ;
李道远 ;
陈成斌 ;
朱立煌 .
作物学报, 2000, (05) :536-542
[3]   东乡野生稻抗寒基因的利用与前景展望 [J].
陈大洲 ;
邓仁根 ;
肖叶青 ;
赵社香 ;
皮勇华 .
江西农业学报, 1998, (01) :66-69
[4]   江西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源探讨 [J].
陈大洲,肖叶青,赵社香,熊焕金 .
杂交水稻, 1995, (06) :4-6
[5]   IR24恢复基因遗传的系谱分析 [J].
黎垣庆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5, (01) :24-31
[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AA-genome Oryza species using RAPD and SSR markers [J].
Ren, FG ;
Lu, BR ;
Li, SQ ;
Huang, JY ;
Zhu, YG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2003, 108 (01) :113-120
[7]  
Classification of rice germplasm: III. High-resolution fingerprinting of cytoplasmic genetic male-sterile (CMS) lines with AFLP[J] . P. K. Subudhi,S. Nandi,C. Casal,S. S. Virmani,N. Huang.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8 (6-7)
[8]  
Origin, dispersal, cultivation and variation of rice[J] . Gurdev S. Khush.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