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1956年莲塘松毛虫研究总结

被引:4
作者
章士美
汪广
机构
[1] 江西农学院
关键词
松毛虫; 松树; 迁徙; 迁飞; 幼虫; 雌雄性比; 莲塘;
D O I
10.16380/j.kcxb.1959.05.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这篇报告主要讨论了有关松毛虫发生规律的四个问题: 1.松毛虫年生活史和气候因子的关系:累积四年观察的资料,肯定了松毛虫在莲塘一年发生2—3代,即其一部分以第二代中小幼虫,一部分以第三代中小幼虫过冬,各代每个态别的盛发期,基本一致,但如3、4月间温度低,阴雨天长,降雨量多,则能延缓越冬代幼虫的结茧,这样,以后各代,也会顺次略为推延。3—4月温度高,结茧期也会相应略为提早。 越冬二、三代幼虫结茧的迟早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也讨论到了。由于第二代越冬幼虫在8月中下旬起,食量即大减少,停食期早,次春开始取食日期,又比较晚。第三代越冬幼虫没有这种现象。所以这二种世代在次春的结茧变蛾期,相差不大。在有些情况下,由于晚秋寒冷降临较迟,第三代越冬幼虫取食期延长,甚而还有可能比第二代提早几日结茧。 2.大幼虫耐饥与羽化率,含卵数和性比等的关系:这个项目,是因为看到松毛虫在大发生时,松针被完全吃光,有些幼虫,还能被迫结茧,为欲了解这些虫茧在今后的命运,试验共进行了二年,计二批,所得结果,证明大幼虫在接近结茧时耐饥,多数仍然能被迫结茧,这些虫茧的羽化率高低,与耐饥日期长短,大致上成反比,即结茧距耐饥日期短的,羽化率要高于日期长的。性比上,则经耐饥后结茧的,蛾数目似乎要比常态下结茧的多些。
引用
收藏
页码:436 / 45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莲塘松毛虫的考察 [J].
章士美 ;
余钟素 ;
黄谦益 .
昆虫学报, 1952, (01) :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