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品种粒重叶比的遗传研究

被引:1
作者
谢令琴
谷俊涛
荣广哲
王秀敏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生物中心保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粒重叶比; 配合力;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1.02.007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采用 Griffing 方法1,利用6×6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粒重叶比的遗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粒重叶比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均方比为1.9465:0.6700:1;粒重叶比的遗传以加性基因效应占优势,但反交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也不可忽视;粒重叶比的广义遗传力(B2)为97.79%,狭义遗传力(N2)为58.53%。河农2552是较为理想的育种亲本。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不同熟期小麦品种收获指数(HI)的遗传研究 [J].
谢令琴 ;
常文锁 ;
许民安 ;
赵建军 ;
芦桂芬 ;
马丽萍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15-18
[2]   不同粒重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J].
周竹青 ;
朱旭彤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11-14
[3]   小麦细胞膜热稳定性的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分析 [J].
徐如强 ;
孙其信 ;
张树榛 .
作物学报, 1998, (01) :55-60
[4]   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开花后叶片衰老和粒重的影响 [J].
于振文 ;
岳寿松 ;
沈成国 ;
余松烈 ;
D.B.Egli ;
D.V.VanSanford .
作物学报, 1995, (04) :412-418
[5]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J].
郭文善 ;
封超年 ;
严六零 ;
彭永欣 ;
朱新开 ;
宗爱国 .
作物学报, 1995, (03) :33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