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认识论反思与重构

被引:38
作者
张南宁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科学证据; 可采性标准; 证据规则; 证据法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13 [证据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科学证据的可采性是指是采纳某一科学证据作为证明某一事实的标准或条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明确的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而在科学证据研究最发达的英美国家,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要素也是纠缠不清的。通过对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历史考察和认识论反思,并根据科学证据在真相发现中的功能,可以尝试从内在属性和外在属性两个方面来审视科学证据可采性的结构。科学证据可采性的标准主要包括:科学证据本身的科学有效性、可靠性、科学相关性以及科学专家的可信性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澳大利亚专家证据可采性规则研究 [J].
季美君 .
证据科学, 2008, (02) :147-158
[2]   论科学证据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 [J].
张斌 .
证据科学, 2008, (02) :138-146
[3]   证据规则的价值基础和理论体系 [J].
张保生 .
法学研究, 2008, (02) :122-132
[4]   科学证据的基本特征——兼谈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审查 [J].
朱广友 .
中国司法鉴定, 2007, (05) :10-13
[5]   论科学证据的采纳与采信 [J].
何家弘 ;
刘晓丹 .
中国司法鉴定, 2002, (01) :14-18
[6]  
麦考密克论证据[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约翰·W.斯特龙(HohnW.Strong)主编, 2004
[7]  
事实论[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彭漪涟著, 1996
[8]  
猜想与反驳[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英)波普尔(K.R.Popper)著, 1986
[9]  
Scientific Secrecy and "Spin": The Sad, Sleazy Saga of the Trials of Remune[J] . Susan Haack.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 2006 (3)
[10]  
Epistemological probability[J] . Henry E. Kyburg.Synthese . 197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