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理论与西方法学的演变

被引:1
作者
和育东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西方法学; 理性主体性; 法官主体性; 个体主体性; 有限理性主体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在西方法学发展史上,主体性理论起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受主体性理论的影响,西方法学以文艺复兴为转折点,从神学转入形而上学,成为以自然法学为主、以抽象的理性人为主体的“理性主体性”法学。随着法学研究的科学化,19世纪中期出现了以法官发现、适用法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官主体性”法学。到了20世纪晚期,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理论的批判,法学开始了对“个人主体性”的探索,与此同时,经济分析法学提供了一种颇具解释力的主体分析理论,这种理论可以称为“有限理性主体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张维迎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
[2]  
普通法的精神.[M].(美)罗斯科·庞德(RoscoePound)著;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
[3]  
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M].(美)沃森(Watson;Alan)著;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