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17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估计
被引:28
作者:
吴振衡
刘定俊
莫惠栋
机构:
[1] 江苏农学院数量遗传研究室
来源:
关键词:
陆地棉;
主茎;
夹角;
平均数;
家系;
高原棉;
平均指标;
家族;
亲缘关系;
果枝;
籽棉产量;
遗传模型;
积加效应;
加性效应;
异位显性效应;
上位性效应;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节间长;
皮棉产量;
籽棉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11组各含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陆地棉有关株型的10个性状和有关产量、品质的7个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株高,主茎节间长,第5、10、15果枝节间长和纤维长度的遗传,除有加性、显性效应外,尚有不可忽略的上位性效应;第1、10果枝与主茎夹角的遗传属加性-显性模型;第1果枝节间长,第5、15果枝与主茎夹角,每株铃数,单铃籽棉重,衣分,霜前籽棉、籽棉和皮棉产量则主要是加性遗传效应。因而一般地说,株型性状的遗传并不比产量性状简单。
引用
收藏
页码:344 / 349+413
+413-414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