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以及南方网纹红土与砖红壤环境意义的差异

被引:23
作者
尹秋珍 [1 ]
郭正堂 [2 ]
方小敏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海南岛; 砖红壤; 微形态; 网纹红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5 [土壤分类学、土壤类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要运用土壤微形态学、粘土矿物学和土壤化学方法,对海南岛三个不同母质的砖红壤剖面的微形态特征和成壤过程进行研究,并将网纹红土和砖红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砖红壤典型的微形态特征为易风化矿物颗粒和粘粒胶膜的缺失、均质状的b-垒结以及风化成因铁锰质结核的出现;典型的成壤过程为强烈的化学风化、红化、均质化、淋溶以及显著的脱硅富铝化过程。随着成土母质和土壤排水条件的变化,砖红壤的微形态特征亦有所差异。而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的发育程度低于砖红壤,不宜被划分为砖红壤或氧化土,而更趋向归入老成土,在我国土壤发生学分类中大致相当于红壤。
引用
收藏
页码:353 / 3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南方的网纹红土与东亚季风的异常强盛期 [J].
尹秋珍 ;
郭正堂 .
科学通报 , 2006, (02) :186-193
[2]   皖南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环境意义 [J].
乔彦松 ;
郭正堂 ;
郝青振 ;
吴文祥 ;
姜文英 ;
袁宝印 ;
张仲石 ;
魏建晶 ;
赵华 .
科学通报, 2003, (13) :1465-1469
[3]   我国南方铁铝土矿物组成及其风化和演变 [J].
马毅杰 ;
罗家贤 ;
蒋梅茵 ;
杨德涌 .
沉积学报, 1999, (S1) :681-686
[4]   九江地区网纹红土的时代 [J].
蒋复初 ;
吴锡浩 ;
肖华国 ;
赵志中 ;
王苏民 ;
薛滨 .
地质力学学报, 1997, (04) :29-34
[5]   安徽宣城风成沉积—红土系列剖面ESR年代学研究 [J].
杨浩,赵其国,李小平,夏应菲 .
土壤学报, 1996, (03) :293-300
[6]   论华南红色风化壳 [J].
席承藩 .
第四纪研究, 1991, (01) :1-8
[7]   第四纪红土的土壤发生及其古地理意义 [J].
袁国栋 ;
龚子同 .
土壤学报, 1990, (01) :54-62
[8]   网纹红土的成因及其研究意义 [J].
朱景郊 .
地理研究, 1988, (04) :12-20
[9]   我国富铝化土壤发生特性的初步研究 [J].
赵其国 ;
王振权 ;
刘兆礼 .
土壤学报, 1983, (04) :333-346+453
[10]   我国海南岛热带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J].
王景华 ;
潘树荣 ;
孙景信 ;
屠树德 ;
钱琴芳 ;
王玉琦 ;
陈冰如 .
地理学报, 1982, (04) :39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