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基部节间茎秆密度与抗倒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71
作者
徐磊 [1 ]
王大伟 [2 ]
时荣盛 [1 ]
盛中飞 [1 ]
李安飞 [1 ]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茎秆密度; 抗倒性; 产量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给小麦抗倒性的评价提供简便易行的指标,以抗倒性不同的20个小麦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抽穗至成熟期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鲜、干密度的变化特点,以及鲜、干密度与产量性状及其他形态与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茎秆抗倒性强弱与基部节间茎秆鲜干密度值的大小密切相关;鲜密度随灌浆过程的进行基本呈递减趋势,在蜡熟期最低;在灌浆中期干密度较高但变化幅度较大的品种抗倒性较差。基部第二节间茎秆鲜、干密度与茎秆机械强度、单株鲜重、基部节间鲜干重、壁厚等形态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不孕小穗数、单位面积穗数等产量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直接利用基部节间茎秆鲜、干密度来评价小麦品种的抗倒性是可行的,通过提高基部节间茎秆的干密度可以实现抗倒性和产量的同步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73 / 6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M].庄巧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冬小麦种质创新与评价利用.[M].李晴祺主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  
作物的形态与机能.[M].[日]北条良夫 编;郑丕尧 译.农业出版社.1983,
[4]  
小麦育种学.[M].李德炎 主编.科学出版社.1976,
[5]   Ideotype design for lodging-resistant wheat [J].
Berry, P. M. ;
Sylvester-Bradley, R. ;
Berry, S. .
EUPHYTICA, 2007, 154 (1-2) :165-179
[6]   小麦茎秆结构和细胞壁化学成分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J].
王健 ;
朱锦懋 ;
林青青 ;
李晓娟 ;
滕年军 ;
李振声 ;
李滨 ;
张爱民 ;
林金星 .
科学通报, 2006, (06) :679-685
[7]   小麦倒伏的茎秆特征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J].
朱新开 ;
王祥菊 ;
郭凯泉 ;
郭文善 ;
封超年 ;
彭永欣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6, (01) :87-92
[8]   小麦基部茎节形态结构特征与抗倒性的研究附视频 [J].
董琦 ;
王爱萍 ;
梁素明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188-191
[9]   小麦茎秆强度的鉴定方法研究 [J].
肖世和 ;
张秀英 ;
闫长生 ;
张文祥 ;
海林 ;
郭会君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1) :7-11
[10]   小麦种质抗倒性的评价和抗倒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J].
王勇 ;
李斯深 ;
李安飞 ;
李宪彬 ;
王洪刚 ;
李晴祺 .
西北植物学报, 2000, (01) :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