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李春阳 [1 ]
王晓磊 [2 ]
机构
[1]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 心脑血管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阿司匹林75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期为1年。2组均随访1年,在治疗初始和随访1年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斑块稳定性与颈动脉狭窄率,对疗效进行评价并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斑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颈动脉内径、血流阻力、斑块稳定性、颈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积分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地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5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欣 ;
李健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22) :105-106
[2]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相关性研究 [J].
俞龙 ;
吴健 ;
刘筱洁 ;
徐燕萍 ;
陈勇 .
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6) :5-7
[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J].
刘立梅 ;
张晓红 ;
刘江涛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6) :2101-2102
[4]   颈动脉硬化及脑梗死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J].
高文静 ;
刘雪梅 ;
沈志霞 ;
吴寿岭 .
山东医药, 2009, (23) :48-49
[5]   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J].
韦汐 ;
陈金钰 .
疑难病杂志, 2009, 8 (05) :278-279
[6]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粥样斑块横切面面积的影响 [J].
胡敏珠 .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 (06) :510+521-510
[7]   脑蛋白水解物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J].
常晓芬 ;
吴旭升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 (08) :672-673
[8]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阿司匹林抵抗 [J].
何美霞 ;
曾进胜 .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 (06) :415-417
[9]   通心络对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张路 ;
吴宗贵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 (06) :312-313
[10]  
Elevated levels of neopterin are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plaques with complex morpholog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J] . Kenichi Sugioka,Takahiko Naruko,Takeshi Hozumi,Masashi Nakagawa,Chizuko Kitabayashi,Yoshihiro Ikura,Nobuyuki Shirai,Yoshiki Matsumura,Shoichi Ehara,Keiji Ujino,Akira Itoh,Kazuo Haze,Anton E. Becker,Minoru Yoshiyama,Makiko Ueda.Atherosclerosis . 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