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农村饮水现况与影响因素的卫生学分析附视频

被引:8
作者
刘波
高静
滕秀全
机构
[1] 北京市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饮水; 水质; 农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23.1 [水的卫生标准和水的卫生监测];
学科分类号
100402 ;
摘要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农村饮水现况与影响因素的卫生学分析,为改善水质,提高农村饮水的卫生管理及科学决策提供相关资料,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方法普查全区农村饮水的饮水类型、供水方式、供水人口、水源卫生防护、水源卫生管理情况,距水源最近点采集水样,检测其水质,检测结果按《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分级评价。结果90·0%的水源为深层地下水;33·5%的饮水为一级,39·7%的饮水为二级,26·8%的饮水不合格(其中未达三级的饮水占水源井的15·4%);少数水源井氟化物、砷超标;氨氮、铁、锰、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卫生指标;井深、井管材料、井周围30m内污染源、饮水消毒与饮水水质均有相关关系;农村饮水卫生防护及卫生管理较差。结论水质状况存在较明显的地区性,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污染,饮水卫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井深、井管材质、污染源、饮水消毒、卫生防护、卫生管理均为影响饮水现状的因素。农村改水不能只单独提高井深,应针对地区特点实施以提高供水工艺、加强水质净化消毒处理设施为重点的“二次改水”,水源较差的地区应建立乡镇级较大型自来水厂。
引用
收藏
页码:307 / 3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饮用水水质安全性及其保障策略 [J].
白晓慧 ;
张玲 ;
原喆 ;
李道棠 ;
不详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4, (09) :127-128
[2]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S].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