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

被引:143
作者
谢彦君
彭丹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关键词
旅游体验; 符号; 旅游符号学;
D O I
10.16323/j.cnki.lykx.2005.06.001
中图分类号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就国内而言,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这两个领域当中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李淼.东北财经大学.2005, 04
[2]  
旅游体验效用因素分析.[D].李怀兰.广西大学.2004, 04
[3]  
论旅游体验.[D].窦清.广西大学.2003, 01
[4]   符号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在旅游手册研究中的应用 [J].
周常春 ;
唐雪琼 .
生态经济, 2005, (06) :24-27
[5]   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 [J].
苏勤 .
地理科学, 2004, (04) :506-511
[7]   大众旅游的社会学批判 [J].
何兰萍 .
社会, 2002, (10) :10-12
[8]   西方旅游人类学两大研究流派浅析 [J].
宗晓莲 .
思想战线, 2001, (06) :47-49+54
[9]   对旅游社会学理论体系研究的认识——兼评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动态(上) [J].
肖洪根 .
旅游学刊, 2001, (06) :16-26
[10]  
旅游人类学.[M].彭兆荣著;.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