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碳酸盐岩油气聚集

被引:17
作者
周新源
吕修祥
金之钧
庞雄奇
王毅
杨海军
机构
[1]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2] 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新疆库尔勒
[5] 北京昌平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 北京昌平
[7] 北京
[8] 新疆库尔勒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 碳酸盐岩; 油气聚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1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为了更好地指导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的勘探实践 ,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从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的形成、分布以及对油气聚集的控制入手 ,剖析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宏观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潜山及背斜 ;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的储集层有不整合面以下的风化壳及碳酸盐岩内部的孔缝发育带 .相对凹陷而言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处在比较高的部位 ,正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 ;而相对于翘起的高部位来说 ,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又处在相对较低的部位 ,极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塔北隆起牙哈潜山油气藏、巴楚隆起和田河气藏以及塔中隆起西北倾没部位的塔中 45油藏都是很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 ,塔里木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是碳酸盐岩聚集油气的有利地区 .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各种方法识别出更多隐伏的构造活动枢纽部位 ,为发现更多的油气田提供靶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2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油气藏形成条件 [J].
林忠民 .
地质论评, 2002, (04) :372-376
[2]   库车油气系统成藏作用与成藏模式 [J].
周兴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2) :8-10+107
[3]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聚集与分布 [J].
吕修祥 ;
金之钧 ;
皮学军 ;
李启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4) :358-361
[4]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油气聚集与分布 [J].
吕修祥 .
沉积学报, 1998, (01) :64-69
[5]   塔里木盆地逆冲带构造特征与油气 [J].
魏国齐 ;
贾承造 .
石油学报, 1998, (01) :21-27+3-4
[6]   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分析应用之一 [J].
刘国臣,金之钧,李京昌 .
沉积学报, 1995, (03) :23-31
[7]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 [J].
康玉柱,康志宏 .
地球学报, 1994, (Z2) :180-191
[8]   山东西部箕状凹陷形成的探讨——初论地壳波状运动 [J].
张一伟 .
石油学报, 1983, (04) :19-25
[9]  
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吕修祥,胡素云著, 1998
[10]  
前陆盆地分析[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登发等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