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波特征与梅雨

被引:1
作者
陈明萱
机构
[1] 国家气象局气科院天气所
关键词
梅雨; 连阴雨; 槽线; 霉雨期; 超长波; 梅雨量; 冷空气; 孟加拉湾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1972—1980年500mb候平均高度谐波分析资料,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间1、2、3波振幅和位相的特征。发现:60°N 1—3波的振幅与极锋急流的活动有关;高中纬超长波的位相主要影响冷空气的路径及强度,低纬超长波的位相与南方海洋的水汽输送有关,并进一步分析了梅雨前期的超长波特征,找出了梅雨量预报的线索,并对1981—1983年的梅雨做了预报检验;预报与实况基本相符。 梅雨的分析和预报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前人做过许多工作。为了进一步揭示大尺度系统的作用,了解梅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本文引用500mb候平均高度谐波分析资料,从超长波的振幅和位相上,对长江中下游梅雨期的特征进行讨论。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梅雨前期的超长波特征,并从中找出了梅雨量的预报线索。最后,对1981—1983年的梅雨做了预报检验。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近八十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J].
徐群 .
气象学报, 1965, (04) :507-518
[2]   长江流域中下游梅雨时期500毫巴环流形势的分析 [J].
邹浩 ;
钱自强 ;
朱翠英 ;
强盘清 .
气象学报, 1964, (02) :174-184
[3]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J].
陶诗言 ;
徐淑英 .
气象学报, 1962, (01) :1-10
[4]   海水温度与水旱问题 [J].
吕炯 .
气象学报, 1950, (Z1) :1-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