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厂石墨电极废渣中二噁英的指纹特征

被引:10
作者
徐盈
张庆华
吴文忠
黎雯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
关键词
石墨; 二噁英; 氯碱; 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研究发现我国氯碱工业中由于采用石墨电极,产生的固体废渣中含有大量二噁英,其总浓度高达 378.85μg/kg,二噁英各组异构体浓度指纹的特征表现为以四至八氯代的二苯并呋喃(PCDFs)为主,其中2,3,7,8位氯取代PCDFs占废渣中总PCDFs的80 %以上,而多氯代二苯并二噁英(PCDDs)的浓度仅处于0.015 μg/kg水平.根据二噁英国际毒性当量因子(I-TEF),计算出该电解废渣的毒性当量(I-TEQ)值为 21.65μg/kg,我国电解废渣中二噁英的这种典型的“氯碱指纹”,在该氯碱工业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池塘底泥中明显可见.
引用
收藏
页码:578 / 5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1998年全国烧碱生产及技术进步概况——第十届离子膜碱生产技术协作组年会暨隔膜碱技术交流会的体会 [J].
祝寿琨 .
中国氯碱, 1999, (05) :3-6+25
[2]   氯碱化工与石油化工相联合的优势 [J].
肖卫国 ;
倪镇生 .
中国氯碱, 1999, (04) :3-6
[3]  
环境中二噁■类化合物:多氯代二苯并二噁■/呋喃和多氯联苯的分离纯化及定性定量[J]. 吴文忠,徐盈,张甬元,梁鑫淼,卢佩章,K.-W.Schramm,A.Kettrup.自然科学进展. 1998(04)
[4]  
Formation of PCDD/PCDF[J] . Helena Manninen,Annikki Perki?,Terttu Vartiainen,Juhani Ruuskanen.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1996 (3)
[5]  
Formation of PCDD/PCDF[J]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199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