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肥料对制种玉米田物理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马世军 [1 ,2 ]
闫治斌 [1 ,2 ]
秦嘉海 [1 ,3 ]
王爱勤 [4 ]
肖占文 [1 ,3 ]
赵芸晨 [1 ,3 ]
机构
[1] 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 甘肃省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 甘肃高校河西走廊特色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功能性肥料; 配方筛选; 灌漠土; 最佳施肥量;
D O I
10.13758/j.cnki.tr.2013.06.018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S143 [化学肥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灌漠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功能性肥料对制种玉米田物理性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CO(NH2)2>(NH4)2HPO4>抗重茬剂和聚乙烯醇。因素间最佳组合是:A3B2C1D1(即抗重茬剂30 kg/hm2,CO(NH2)2600 kg/hm2,(NH4)2HPO4350 kg/hm2,聚乙烯醇30 kg/hm2)。功能性肥料施用量与制种玉米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微生物数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制种玉米田体积质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功能性肥料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功能性肥料施用量在1 350 kg/hm2的基础上,再增加337.50 kg/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功能性肥料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 782.61+1.650 5x-0.000 378 7 x2,功能性肥料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x0)为1 350.01 kg/hm2,玉米理论产量(y)为6 700.99 kg/hm2,计算结果与最佳施用量试验处理5相吻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076 / 108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多元统计分析.[M].于秀林;任雪松编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  
植物营养与肥料.[M].浙江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3]  
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M].陈伦寿;李仁岗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4,
[4]  
土壤理化分析.[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5]  
土壤结构改良剂.[M].吴增芳 编.科学出版社.1976,
[6]   河西地区玉米制种基地考察报告 [J].
佟屏亚 .
种子世界, 2005, (05) :4-8
[7]   高聚物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Ⅰ.淀粉接枝共聚物改良赤红壤的研究 [J].
龙明杰 ;
张宏伟 ;
曾繁森 .
土壤学报, 2001, (04) :584-589
[8]   高聚物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进展 [J].
龙明杰 ;
曾繁森 .
土壤通报, 2000, (05) :199-202+223
[9]   土壤结构改良剂及其应用 [J].
巫东堂 ;
王久志 .
土壤通报, 1990, (03) :140-143
[10]   土壤结构改良剂的改土效果及其使用的研究 [J].
孙云秀 ;
张奇珠 .
干旱区研究, 1988, (03)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