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在中老年冠心病及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防价值

被引:19
作者
曾婷婷
殷欢
陈姣
丁彬
粟军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
关键词
冠心病; 脑梗塞; PLT; MPV; 预防价值; 胸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在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在胸痛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预防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1例、同期住院非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12例及健康对照222例,比较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收集242例以胸痛原因就诊的患者,其中115例非冠心病患者,127例冠心病患者,比较两组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冠心病组的MPV明显增高,而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脑梗塞组比健康对照的PLT明显增高,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PLT数量减少[(173.2±63.3)×109/L和(177.7±58.8)×109/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MPV[(12.5±1.24)fl和(12.0±1.25)fl]、P-LCR[(44.6±9.93)%和(41.2±9.95)%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MPV、P-LCR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8、0.586,cut-off值分别为11.45fl、36.20%。结论定期监测血小板参数对于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具有一定预防意义,MPV和PLT分别有助于冠心病和脑梗塞的发现。MPV和P-LCR可作为胸痛患者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但由于其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指标。对于MPV和P-LCR增高的胸痛患者,应考虑冠心病可能,同时进行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冠心病。
引用
收藏
页码:1173 / 117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分析 [J].
邹蓓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12) :1467-1468
[2]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J].
白丽虹 ;
吴玉林 .
首都医药, 2011, 18 (22) :32-33
[3]   血小板参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刘智芬 .
河北医药, 2011, 33 (12) :1856-1857
[4]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应用 [J].
李淑萍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6, (04) :285-285
[5]   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的变化 [J].
吴庆昌 ;
周丽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4, (06) :500-501
[6]   血小板四项参数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观察(附96例分析) [J].
郭太林 ;
李峰 ;
黄柳英 ;
叶红 .
福建医药杂志, 2002, (01) :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