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土发生和分类的研究——Ⅱ.两种不同起源的水稻土理化性质的探讨

被引:2
作者
朱克贵
孙维纶
李家金
王立德
王大平
薛继澄
马同生
机构
[1] 南京农学院土壤教研组
关键词
水稻土; 渣土; 稻田土壤; 耕作土壤; 马肝土; 红砂土; 黄刚土; 理化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给江苏省两种典型水稻土的分类和利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我们对两种不同起源土壤的四个剖面进行了研究。一类为下蜀黄土丘陵谷地,另一类为洪泽湖以东的低温地。这两个地区均为古老的耕种土壤,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耕种制度为稻麦(油菜或绿肥)水旱轮作。气候温暖潮湿,生长期长,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温度约15℃,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马肝土和红砂土是这两个地区的主要土种,本文对这两种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土壤和植物中微量元素分析方法.[M].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量元素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9,
[2]  
土壤有机质.[M].(苏)科诺诺娃;M.M.著;陈恩健等译;.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