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异路与儒道互补

被引:11
作者
白奚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孔子; 老子; 儒家; 道家; 儒道互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差异代表了中国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向,并最终形成了儒道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奠定了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儒道互补在历史上经历了战国和宋明两次高潮,在宋明以后的儒释道三家并立互补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互补实居于更基础的地位。早期的儒道互补是真正的双向互补,后来由于儒家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儒道互补事实上主要是以道补儒,具体的内容则有两端──补儒学之缺和补儒学之偏。儒道互补使中国的文化结构趋于自我完善,也使得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趋于完整和艺术化,在心态上和行为上都具有良好的分寸感和平衡感。离开了儒道互补,就无从把握和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质。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孔老相会及其历史意义 [J].
陈鼓应 ;
白奚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4) :21-25
[2]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英)李约瑟著;陈立夫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3]  
文化与哲学.[M].张岱年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4]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著;.学林出版社.1987,
[5]  
中国哲学简史.[M].冯友兰 著;涂又光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  
哲学史讲演录.[M].[德]黑格尔;G·W·F· 著;贺麟等 译.商务印书馆.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