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与食用菌种间融合子鉴定有关的几个问题——与杨国良等先生商榷

被引:2
作者
林芳灿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室武汉
关键词
食用菌种; 检出; 杨国良; 融合子; 锁状联合; 先生;
D O I
10.13629/j.cnki.53-1054.1991.01.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来,我们先后在《食用菌》、《中国食用菌》上拜读了杨国良等先生有关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与黑木耳(A. quricula)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科研论文。据悉,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有关木耳属种间育种取得成功的首次报道,值得庆贺。但是,该文闸述的某些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似欠妥当,同时,作为一项鉴定已逾一年的科研成果,在正式发表时仍对融合子的鉴定只字未提,这就大大削弱了文章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下面,仅就有关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杨国良先生及广大读者指正。一、“酵母膏缺陷型”不宣作为准确的遗传标记。营养缺陷型是在氨基酸。维生素、碱基一类营养物质的合成上发生缺陷,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相应营养物之后才能正常生长的一种生化突变型,是原生质体融合中常用的一种遗传标记。为了准确检出融合子并对融合子进行遗传分析,获得在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2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