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地震前后西南地区定点形变变化的特点分析

被引:7
作者
牛安福
机构
[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
关键词
地倾斜; 短期快速变化; 触发作用; 地震活动性; 西南地区;
D O I
10.16256/j.issn.1001-8956.2004.04.002
中图分类号
P315.72 [地震前兆与地震机理];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研究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后西南地区地倾斜观测的特点及与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地震后西南地区地倾斜变化幅度与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具有逐年减弱的趋势,丽江地震后5年内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快速变形以后回复的时间段内,而5年之后,中强地震则往往发生在一些快速变化的极值点时刻。在对每次中强地震前形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还研究了短期形变前兆对地震的触发机制,给出了每次地震前短期形变迁移的速度分布。最后讨论了短期形变前兆的非同步性、非遍历性、不可重复性及无记忆性等特性。尽管这些特性可能使得经验地震预测变得更为艰难,但是认识这些特性将可能帮助找到新的预测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00 / 3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地倾斜变化的突变性及与地震关系的研究附视频 [J].
牛安福 .
地震学报, 2003, (04) :441-445
[2]   地壳持续加速变形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J].
牛安福 ;
张晶 ;
高福旺 ;
吉平 ;
延旭东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2, (01) :29-33
[3]   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 [J].
牛安福 ;
张雁滨 ;
柯丽君 ;
刘祖荫 ;
郑文衡 .
地震, 1999, (02) :44-49
[4]   丽江地震前后震区环境应力场时空变化 [J].
王绍晋 ;
龙晓帆 .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8, (04) :18+20-25
[5]   丽江7.0级地震短临异常特征及震源硬化模型 [J].
陈立德 .
地震, 1998, (01) :7-13
[6]   长周期形变波及其所反应的短期和临震地震前兆 [J].
冯德益 ;
潘琴龙 ;
郑斯华 ;
薛峰 ;
闵祥仪 .
地震学报, 1984, (01) :41-57
[7]  
地震预报基础与实践[M]. 地震出版社 , 陈立德, 2003
[8]  
2000年云南姚安6.5级地震[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毛玉平, 2001
[9]   The Datong earthquake and its anomalous tilt Field [J].
牛安福,吴翼麟,陈德福,李晓军 .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1995, (04) :61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