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的战略问题

被引:7
作者
赵夫增
王胜光
程郁
王旭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规模优势; 举国体制; 后发优势; 创新爆发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文章从中国是全球化下的东方后发大国这一基本根据出发,在全球视野下提出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客观含义,即必须全面突破国际创新格局实现技术赶超;分析了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5大战略优势,即巨大规模、产业体系、举国体制、后发优势和成本优势,据此做出中国能够实现全面突破的理论判断;并对中国创新大国现状和创新加速态势进行了总结。关于现状,在指出中国创新总量指标已很可观的事实基础上,以6大特征为标志概括了中国产业创新能力的"万花筒"格局;关于趋势,在指出中国创新能力在过去10多年加速提升的事实基础上,认为中国创新的战略优势由潜力变为现实是加速的根本原因。进而做出判断:中国创新能力的加速提升,正在逼近一个临界点,将会成为未来10年中国创新能力的爆发期。最后提出,为使创新爆发期由可能成为现实,需要实施8大战略和相应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7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03, (03) :989-1004
[2]  
技术元素[M].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美) 凯利 (Kelly, 2012
[3]  
创客[M]. 中信出版社 , 安德森, 2012
[4]  
科技全球化与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春法, 2007
[5]  
工业创新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克利斯·弗里曼(ChrisFreeman), 2004
[6]   Public procurement and innovation - Resurrecting the demand side [J].
Edler, Jakob ;
Georghiou, Luke .
RESEARCH POLICY, 2007, 36 (07) :949-963
[7]  
Technological transitions as evolutionary reconfiguration processes: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and a case-study[J] . Frank W. Geels. Research Policy . 2002 (8)
[8]  
Crisis Constru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Capability Building in Catching-up at Hyundai Motor[J] . Linsu Kim. Organization Science . 1998 (4)
[9]  
Product complexity,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organisation[J] . Mike Hobday. Research Policy . 199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