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医体质与疾病的发生

被引:43
作者
童福易 [1 ,2 ]
赖仁胜 [1 ]
薛博瑜 [1 ]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
体质; 基因; 疾病; 发生; 易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正>体质是个体在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不仅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差异,而且是机体发病的内部因素,它不但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而且决定着某些疾病的症候类型。它影响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28 / 11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 [J].
丁宇炜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 31 (02) :71-75
[2]   浅析中医体质学说与亚健康状态 [J].
柳琳 ;
蔡三郎 ;
刘银伟 ;
陈丽文 .
中医药导报, 2007, (07) :9-10+43
[3]   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 实践健康促进 [J].
王琦 ;
董静 ;
吴宏东 ;
李英帅 ;
任小娟 .
中医药通报, 2006, (04) :1-4
[4]   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 [J].
王琦 .
中医杂志, 2006, (05) :329-332
[5]   略论体质学说的临床应用 [J].
丁成华 ;
丁明 .
江西中医药, 2003, (08) :12-12
[6]   体质分析与辨证论治 [J].
宋红普 .
中医研究, 1998, (04) :3-5
[7]   中医体质概念的内涵 [J].
李东涛 ;
候庆勋 ;
田代华 .
中国民间疗法, 1997, (03) :3-4
[8]   《内经》体质学说探源(续完) [J].
周素娥,彭俊峰 .
广西中医药, 1994, (05) :36-38
[9]   近年《伤寒论》体质学说研究述评 [J].
李金田 ;
李娟 .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1, (03) :15-17
[10]   辨证的本质是辨体质 [J].
李成平 ;
史立人 .
福建中医药, 1990, (01)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