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含量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李阳兵
杨霞
宋晓利
徐花
汪杨梅
王春致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岩溶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 轻组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粒级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定方法,对岩溶天然林、灌丛和人工林土壤的非保护性有机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0~10cm表层土壤,灌草丛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是天然林土壤的1.40倍,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是天然林土壤的4.02倍;但随土层深度增加,天然林土壤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和轻组有机碳分配比例大于灌丛土壤,且灌丛土壤有机质逐渐向大团聚体富集,而天然林不同深度土壤大团聚体都富集有机质。天然林土壤和人工林土壤<0.05mm的颗粒有机碳富集系数差异很小,但>0.1mm颗粒和0.1~0.05mm颗粒的有机碳富集系数差异相对较大,尤其在土壤表层有明显的差异。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有机碳与水稳性团聚体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2 / 40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J].
龙健 ;
李娟 ;
江新荣 ;
黄昌勇 .
土壤学报, 2004, (04) :597-602
[2]   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及表生植被某些特性变异与石漠化的相关性 [J].
李阳兵 ;
谢德体 ;
魏朝富 .
土壤学报, 2004, (02) :196-202
[3]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林鹏 ;
黄荣珍 ;
陈银秀 ;
何宗明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19-1730
[4]   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的衰减及其机理研究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08) :928-934
[5]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物理组分中有机碳分配的影响 [J].
吴建国 ;
张小全 ;
王彦辉 ;
徐德应 .
林业科学, 2002, (04) :19-29
[6]   用天然C丰度法评估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区玉米地土壤中有机碳的来源 [J].
朴河春 ;
刘启明 ;
余登利 ;
郭景恒 ;
冉景丞 .
生态学报, 2001, (03) :434-439
[7]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中表层土壤微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变化 [J].
李恋卿 ;
潘根兴 ;
张旭辉 .
土壤通报, 2000, (05) :193-195+241
[8]   广西(山弄)岗自然保护区石灰土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韦启璠 ;
陈鸿昭 ;
吴志东 ;
黄钺 ;
教剑英 .
土壤学报, 1983, (01) :30-42
[9]  
Stabilization mechanism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mplications for C-saturation of soils[J] . J. Six,R. T. Conant,E. A. Paul,K. Paustian.Plant and Soil . 200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