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困境及其症结

被引:6
作者
孙道进
机构
[1]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荒野; 自然观; 实践; 客观自然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58 [道德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荒野自然观,作为环境伦理学的本体论之“根”,存在着难以自圆其说的逻辑矛盾:为了论证荒野的至上性与绝对性,环境伦理学极力张扬荒野的先在性、系统性与自组织性特征,其结果却反而说明了荒野的非自在性和非原始性。无视自然的实践中介性与社会中介性,正是导致“荒野自然观困境”的认识论症结。荒野自然观不过是“客观自然主义”的自然观,是一种“毫无血肉的精神”,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上的虚无主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109 +1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自然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论马克思的自然观
    曲士英
    [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09) : 6 - 9
  •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思考
    冯敏
    [J]. 北方论丛, 1998, (06) : 17 - 19
  • [3]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M].解保军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 [4] 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M].雷毅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 [5]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联邦德国]A·施密特 著;欧力同;吴仲昉 译.商务印书馆.1988,
  •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 [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 [8]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5,
  •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人民出版社.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