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利用的高粱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11
作者
韩东倩 [1 ,2 ]
韩立朴 [3 ]
薛帅 [1 ,2 ]
尤明山 [1 ]
谢光辉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
[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高粱; 生物量; 配合力; 杂种优势; 能源作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4 [高粱];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选育生物量高的能源高粱(Sorghum bicolor L.Moench),本研究对不同类型的15个高粱品种和4个不育系,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获得60个杂交组合,对地上部生物量等11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生物量等10个性状的遗传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控制,倒伏率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父本NW-21、绿能3号和母本A3晋粱5A地上部生物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极显著高于对照,是适宜组配高生物产量能源高粱杂交种的父、母本材料。A3三尺三A×绿能3号和A3三尺三A×Saccaline是地上部生物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的组合。杂交高粱中在地上部生物量上存在超标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Combining ability studies in tropical sorghum (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J] . R Kenga,S.O Alabi,S.C Gupta. &nbspField Crops Research . 2004 (2)
[2]  
Combining ability andcultivar superiority of sorghum germplasm for grain yieldacross tropical low and mid-altitude environments. Makanda I,Tongoona P,Derera J. Field Crops Research . 2010
[3]  
Estimation of un-used land potential for biofuels developmen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ian YS,Zhao LX,Meng HB,Sun LY,Yan JY. Applied Energy . 2009
[4]  
Progress and recent trends in biofuels. Ayhan Demirbas. 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 . 2007
[5]  
Biofuels generation from sweet sorghum: Fermentative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of the remaining biomass. Antonopoulou G,Gavala N H,Skiadas I V, et al.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2008
[6]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陆平编著, 2006
[7]   甜高粱茎秆糖锤度配合力的测定 [J].
曹文伯 .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2, (04) :23-27
[8]   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程庆军 ;
张福耀 ;
平俊爱 ;
杜志宏 .
杂粮作物, 2005, (01) :14-18
[9]   高粱新的不育系与恢复系的综合遗传分析 [J].
张素萍 .
杂粮作物, 2006, (01) :9-10
[10]   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J].
高士杰 ;
刘晓辉 ;
李继洪 .
作物杂志, 2006, (03)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