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中部地区为例

被引:18
作者
吴旭晓
机构
[1]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驱动机制; 中部地区;
D O I
10.14129/j.cnki.forwordposition.2019.06.005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11-2017年中部6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演化发展情况,并在厘清不同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GM(0,N)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研究显示:(1)中部地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安徽、江西和湖北乡村振兴指数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指数,山西、河南和湖南情况相反。(2)中部6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态势,2017年安徽处于初步协调水平,其余5省达到中等协调水平;山西一直处于领先位置,河南处于相对滞后位置。(3)信息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分别是湖北和山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区位交通是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南的主要制约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   基于熵值赋权的区域“五化”耦合协调测度分析 [J].
祝志川 ;
张君妍 ;
王成岐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9, 49 (03) :35-45
[3]   基于因子分析的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 [J].
曾伟 ;
严思湘 ;
田家华 .
统计与决策, 2019, 35 (02) :114-117
[4]   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背景与内在逻辑 [J].
王颂吉 ;
魏后凯 .
农村经济, 2019, (01) :1-7
[6]   城市需求是乡村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基于城市化的乡村振兴问题研究 [J].
刘积余 ;
赵霜茁 ;
张浩 .
征信, 2018, 36 (12) :20-26
[7]   城市化振兴乡村的逻辑缺陷——兼与唐亚林教授等商榷 [J].
申端锋 ;
王孝琦 .
探索与争鸣, 2018, (12) :108-112+151
[8]   基于熵值赋权法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关系实证研究 [J].
陈国生 ;
丁翠翠 ;
郭庆然 .
湖南社会科学, 2018, (06) :114-124
[9]   城镇化与中国乡村振兴:基于乡村建设理论视角的实证分析 [J].
涂丽 ;
乐章 .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11) :78-91
[10]   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韦家华 ;
连漪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8, (09) :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