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监测色谱技术

被引:22
作者
张居和
方伟
冯子辉
王跃文
机构
[1] 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大庆石油学院
关键词
多层混采原油; 分层产能贡献; 色谱特征烃指纹分析; 非线性理论; 数学模型; 监测模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3 [试井、试采];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提出了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色谱烃指纹浓度的非线性理论 ,并在大庆油田主力产油区萨尔图试验区混采油井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多流测试器测试工艺技术 (MFE)对两口井现场取分层油样并求产。通过实验室原油模拟配比实验、色谱烃指纹内标法绝对定量分析建立了化学模型 ,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多层混采原油分层产能贡献非线性数学模型 ,实现了 4层混采油井的分层产能贡献模拟计算。现场监测结果对比表明 ,绝对偏差不大于 3 3 % ,相对偏差不大于 6 6%。同时利用试验区主井分层原油建立了监测模板 ,对其他混采油副井进行了分层产能监测。该技术具有适用性强、投资少、周期短、准确、快速等特点 ,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人工神经网络在大庆深井钻头优选中的应用 [J].
阎铁 ;
刘春天 ;
毕雪亮 ;
张书瑞 .
石油学报, 2002, (04) :102-106
[2]   单层原油配比实验图版及其在混采井中的应用 [J].
何文祥 ;
王培荣 ;
刘逸 ;
李才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6) :82-83+12
[3]   混采井分层产能确定的新方法 [J].
陈世加 ;
陈小凡 ;
马力宁 ;
屈信忠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6) :31-33+3
[4]   油田开发动态色谱指纹监测技术的数学模拟研究 [J].
金晓辉 ;
朱丹 ;
林壬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3) :86-89+11
[5]   如何消除应用于合采井原油产量分配计算的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存在的缺陷 [J].
邹宇峥 ;
蔡元明 ;
马亭 ;
梅博文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1, (02) :213-220
[6]   用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确定混采油井分层产能贡献 [J].
陈小凡 ;
黄第藩 ;
张水昌 ;
马力宁 ;
张存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6) :63-64+71
[7]   用族组成和全烃色谱确定原油单井产能配比 [J].
冯子辉 ;
张居和 ;
关秋华 .
石油仪器, 1999, (02) :40-42+52
[8]  
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导论[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侯读杰等著, 2001
[9]  
Gas chromatography as a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tool for fingerprinting oils from individual reservoirs:applicationintheGulfofMexico. Kaufman R L,Ahmed A S,Elsinger R L. GulfCoastSectionoftheSocietyofEconomicPaleontologistsandMineralogistsFoundationNinth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 Proceedings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