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菌灵在水稻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研究

被引:12
作者
刘双双
杨仁斌
陈海平
傅强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环保研究所
关键词
农药学; 水稻; 多菌灵; 消解; 残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稻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多菌灵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甲醇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提取,经液-液分配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田水、土壤、稻秆、谷壳、糙米中多菌灵添加浓度为0.05~1.0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83.16%95.44%,变异系数在1.23%5.32%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田水0.005mg·L-1,土壤0.005mg·kg-1,稻秆0.050mg·kg-1,谷壳0.050mg·kg-1,糙米0.025mg·kg-1。多菌灵在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3~3.41d、6.20~7.27d、3.27~3.91d,原始沉积量与施药量、施药次数密切相关。以231g·hm-2和346.5g·hm-2间隔7d施用多菌灵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多菌灵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未检出(≤0.005mg·kg-1),稻秆0.524mg·kg-1,谷壳0.528mg·kg-1,糙米未检出(≤0.025mg·kg-1)。多菌灵在稻秆和谷壳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以该稻秆和谷壳作为饲料有一定的风险;多菌灵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百菌清和毒死蜱在大棚番茄中的分布与降解特征 [J].
汪志威 ;
李非里 ;
何岸飞 ;
汤宇恋 ;
邱宇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6) :1076-1081
[2]   虱螨脲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检测方法及持久性研究 [J].
郑立国 ;
杨仁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1) :2407-2411
[3]   50%多菌灵WP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J].
张玉婷 ;
郭永泽 ;
刘磊 ;
宋淑荣 ;
邵辉 .
天津农业科学, 2007, (04) :52-54
[4]   油菜植株及其土壤中多菌灵残留检测及动态 [J].
游子涵 ;
陈智东 ;
柳训才 ;
薛爱芳 ;
李胜清 ;
陈浩 .
农药, 2006, (08) :552-553
[5]  
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rice field waters on selected planktonic species: comparison between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farming[J] . Ecotoxicology . 2010 (8)
[6]  
Ring-Testing and Field-Validation of a Terrestrial Model Ecosystem (TME) – An Instrument for Testing Potentially Harmful Substances: Effects of Carbendazim on Nutrient Cycling[J] . Ecotoxicology . 2004 (1)
[7]  
Analysis of carbendazim and thiabendazole in lemons by CE-DAD[J] . C. K. Kaltsonoudis,F. N. Lamari,K. P. Prousalis,N. K. Karamanos,T. Tsegenidis.Chromatographia . 200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