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群体粒叶比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王昭
鞠章纲
卢家栋
机构
[1] 江苏省农林厅
[2] 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粒叶比;光合特性;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4个玉米单交种为材料,在适宜密度条件下,于抽丝期剪叶或剪穗改变粒叶比,探讨不同品种群体粒叶比与产量、分配指数、光合速率及茎秆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条件下,同一品种群体粒叶比高,则分配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高,茎秆中可溶性糖积累少。因此,高粒叶比具有强源畅流的作用。在适宜的LAI范围内,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粒叶比有利于获得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玉米灌浆结实期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J].
陆卫平,卢家栋,童长兴,马广贵,彭顺林 .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96, (04) :23-26
[2]   江苏滨海盐土夏玉米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J].
陆卫平 ;
周钧 ;
刘永珍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4, (01) :31-34
[3]   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研究——Ⅰ.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库充实度与最高产量的关系 [J].
王忠孝 ;
徐庆章 ;
杜成贵 ;
赵广玉 .
玉米科学, 1993, (03) :39-42
[4]  
紧凑型玉米高产的生理基础[J]. 鲍巨松,薛吉全,郝引川,杨成书.玉米科学. 1992(00)
[5]   不同时期遮光对玉米籽粒生产能力的影响及籽粒败育过程的观察 [J].
赵久然 ;
陈国平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4) :28-34
[6]   玉米的高产潜力及其限制因素 [J].
王庆祥 .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8, (04) :41-44
[7]  
玉米生理[M]. 农业出版社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编著,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