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分析

被引:7
作者
钟银燕 [1 ]
郑芬萍 [2 ]
周嘉强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
[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
关键词
糖尿病,2型; 老年人; 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87.1 [糖尿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分析并比较以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高龄糖尿病患者与高龄正常糖调节(NGR)个体的动态血糖图谱特点。方法选取26例高龄(60~80岁)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 c)<7%,均以预混胰岛素治疗;同时入选24例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与T2DM组相匹配的NGR者。采用动态血糖仪行72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的高血糖(≥10 mmol/L)、低血糖(≤3.9 mmol/L)的时间百分比、24 h平均血糖(MBG),三餐前1 h和三餐后3 h的血糖,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ODD)。结果 T2DM组患者除0:00-3:00时段外,其余各时段血糖均显著高于NGR组,并以早餐后血糖升高最显著,其MAGE、MODD亦显著高于N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53.8%)T2DM患者发生30次低血糖,且66.7%(20/30)发生于夜间,尤以0:00-3:00多见(60.0%);NGR组未发生低血糖。HbA1 c与MBG、24 h内血糖≥5.6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PG≥5.6 mmol/L)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P=0.03)和0.60(P=0.02)〕,而与MAGE、MODD无相关性。结论 HbA1 c控制良好的老年T2DM患者仍有较高的餐后血糖,餐后的急性血糖升高主要发生在早餐后;HbA1 c虽能反映平均血糖水平,但并不能反映具体的血糖波动;即使在HbA1 c控制良好的情况下,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血糖波动,且常发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故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及胰岛素剂量等方法更好地实现血糖的平稳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080 / 408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 [J].
钟远 ;
章晓燕 ;
胡廷军 .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05) :465-468
[2]   上海地区中国人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 [J].
周健 ;
贾伟平 ;
喻明 ;
马晓静 ;
包玉倩 ;
陆蔚 .
中华医学杂志, 2006, (14) :970-975
[3]  
Day-to-day variation of continuously monitored glycaemia: A further measure of diabetic instability[J] . G. D. Molnar,W. F. Taylor,M. M. Ho. Diabetologia . 1972 (5)
[4]  
In search of normoglycaemia in diabetes: controlling postprandial glucose .2 Del Prato 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nd Related Metabolic Disorders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