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祁连山火山喷溢型贱金属硫化物矿床区域成矿的探讨

被引:16
作者
孙海田
邬介人
沈建忠
张效民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西安,北京,北京
关键词
北祁连山; 早古生代; 火山喷溢作用; 块状硫化物矿床; 区域成矿;
D O I
10.16111/j.0258-7106.1993.03.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祁连山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山系由厚层海相火山岩系和沉积建造组成。其内已经发现数十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即Cu(Fe)型(或红沟型)、Cu-Zn型(或蛇绿岩套型)及Cu-Pb-Zn型(或白艰厂型)。不同类型矿床分别形成于不同地质环境且趋向于在特定时-空范围产出:Cu(Fe)型矿床集中分布在南部达坂山成矿带,成矿与晚奥陶世双峰态细碧角斑岩系有关,矿床形成于弧间或弧后盆地环境;Cu-Zn型矿床分布在北部九个泉—错沟、猪嘴哑吧一银硐沟矿带,与早—中奥陶世蛇绿岩套有关,矿床形成于大洋扩张构造环境;Cu-Pb-Zn型矿床集中分布在祁连、白银成矿区,矿床产出与中寒武世中酸性石英角斑凝灰岩有关,形成于优地槽发展早期阶段裂谷岛弧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201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