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从青藏高原的隆起看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19
作者
:
车自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
车自成
机构
:
[1]
西北大学地质系
来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1986年
/ 01期
关键词
:
柴达木盆地;
地壳;
坳陷盆地;
挤压型盆地;
上新世;
地球外壳;
地球内部;
第三纪;
山前坳陷;
褶皱带;
地槽带;
构造带;
青藏现代强烈隆起区;
青藏高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120000km2,平均海拔2700—2900m,是我国最大的高原盆地。本文从构造与沉积特征两个方面论述了柴达木盆地的挤压性质,认为盆地的成因与印度板块的向北推挤和盆地下部地壳的相转换有关,这可能是我国西部诸大型挤压型盆地的形成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2]
西藏南部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与喜马拉雅运动的分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祥高
[J].
地质科学 ,
1979,
(01)
: 13
-
21
[3]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滕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滕吉文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 122
-
135
[4]
动力地球学[M]. 地质出版社[美]威利(P·J·Wyllie) 著, 1978
←
1
→
共 4 条
[1]
青藏高原隆起的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
李吉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吉均
文世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文世宣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张青松
王富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王富葆
郑本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郑本兴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
李炳元
[J].
中国科学,
1979,
(06)
: 608
-
616
[2]
西藏南部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与喜马拉雅运动的分期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祥高
[J].
地质科学 ,
1979,
(01)
: 13
-
21
[3]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滕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滕吉文
[J].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 122
-
135
[4]
动力地球学[M]. 地质出版社[美]威利(P·J·Wyllie) 著, 197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