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入Cu/Zn SOD和APX基因对甘薯旱后复水的恢复作用

被引:15
作者
陆燕元 [1 ,2 ]
邓西平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复水; 转基因甘薯; 抗氧化酶;
D O I
10.13207/j.cnki.jnwafu.2010.01.014
中图分类号
S53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研究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甘薯幼苗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及解除胁迫后,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深入探讨甘薯的耐旱性及旱后自我修复机制。【方法】以转基因甘薯(T)与非转基因甘薯(N)幼苗为材料,以150 g/L的PEG模拟干旱条件,探讨水分胁迫不同时间及复水后甘薯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水分胁迫12 h,甘薯叶片相对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相对含水量(RWC)、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水分胁迫时间延长至24和48 h,植株受到进一步损害,其中转基因甘薯植株叶片中SOD活性先升后降,APX活性变化则与之相反,而非转基因甘薯植株的SOD、APX活性变化与转基因植株的相反;在同等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表达均远高于非转基因植株。(2)水分胁迫12 h后复水,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甘薯植株RWC、相对膜透性、MDA含量等均快速恢复到对照水平;水分胁迫延长至24和48 h后复水,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甘薯植株叶片相对膜透性、MDA含量均在复水初期升高,而后下降,RWC、Fv/Fm则在复水后持续上升,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略为复杂。水分胁迫24 h后复水,转基因甘薯植株SOD和APX活性均在复水初期下降,然后回升,胁迫48 h后复水,SOD和APX活性则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双峰变化趋势;非转基因植株在水分胁迫24和48 h后复水的表现与转基因植株略有差异,且变化幅度显著低于转基因植株。【结论】在甘薯体内同时转入Cu/Zn SOD和APX基因,可以有效减轻甘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受损害的程度,提高甘薯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在水分胁迫逆境解除后,也可以更快更强地进行自我修复。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夏蜡梅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J].
柯世省 ;
金则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1166-1172
[2]   干旱和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的光合特性 [J].
李建梅 ;
邓西平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193-196
[3]   干旱及复水条件下转基因甘薯抗氧化防御系统特性 [J].
李建梅 ;
邓西平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6) :616-621
[4]   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及复水玉米光合补偿效应 [J].
郭相平 ;
刘展鹏 ;
王青梅 ;
郭枫 ;
袁静 ;
陈治平 .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286-290
[5]   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 [J].
赵丽英 ;
邓西平 ;
山仑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1) :63-66
[6]   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甘薯的耐旱性 [J].
李筠 ;
邓西平 ;
郭尚洙 ;
田中净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6, (04) :451-457
[7]   长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根叶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J].
葛体达 ;
隋方功 ;
白莉萍 ;
吕银燕 ;
周广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3) :18-23+32
[8]   水分胁迫与活性氧代谢 [J].
时忠杰 ;
胡哲森 ;
李荣生 .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 (02) :140-145
[9]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探讨 [J].
沈文飚 ;
徐朗莱 ;
叶茂炳 ;
张荣铣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6, (03) :203-205
[10]   膜脂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伤害 [J].
陈少裕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1, (02) :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