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自然植被垂直带的划分

被引:25
作者
刘伦辉
余有德
张建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生态研究室
关键词
垂直带谱; 小叶; 海拔高度; 草甸; 高山松; 植被带; 流石; 草地; 灌丛; 横断山区; 暗针叶林; 植物群落; 植物种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横断山地区的山川排列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走向型式,生物气候条件也较为复杂。本文试以北纬28°15′附近的金沙江两岸为例,剖析了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划分和分布规律。 文章首先应用主要优势植物随海拔高度变化而更替的生态序列分折,将相对高差达3000米(2100—5100米)的山体自下而上划分为干旱小叶灌丛带,半干旱灌丛与半湿润针叶林带,云杉林带,冷杉林带,杜鹃矮林带,高寒灌丛、草甸带,流石滩植被带,终年冰雪带。而且沿江两岸垂直带谱结构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西岸(阴坡)较东岸(阳坡)复杂得多。其次采用了分小区带对植物区系组成进行全面比较,则两岸的带谱结构较为相似,即2700米以下为亚热性干旱小叶灌丛带,2700—3100米为暖温性半干旱灌丛与半湿润针叶林带,3100—4100米为寒温性暗针叶林带,4100—4600米为高寒灌丛、草甸带,4600—4900米为亚冰雪带,4900米以上为冰雪带。 文章最后应用了Whittaker的土壤湿度梯度分析,对带谱中主要植物群落分布与水热状况的关系,作出了二维图解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