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徽虫瘟霉诱发桃蚜病害的影响

被引:5
作者
刘彩玲
冯明光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 邮编
[3]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杭州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安徽虫瘟霉; 桃蚜; 孢子浴; 蚜霉病进程; 温湿度影响;
D O I
10.16380/j.kcxb.2000.04.006
中图分类号
S476 [生物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用孢子浴方法 ,对 4 2批次桃蚜Myzuspersicae (30~ 6 0头 /批 )接种大剂量 (孢子 79~ 90个 /mm2 )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anhuiensis的分生孢子 ,在 2 0℃下保湿 2 4h后转入不同温度(10℃、 15℃、 2 0℃、 2 5℃、 30℃及自然变温 1 5~ 16 6℃和 8 5~ 2 0 2℃ )和湿度 (50 %、 6 5%、80 %、 90 %、 95%及 10 0 %RH)的组合条件下观察桃蚜的反应。结果表明 ,各组合条件下的桃蚜均能发病死亡 ,而且累计死亡率的显著差异存在于不同温度 (F =7 4 6 ,P <0 0 1)和湿度间 (F=12 54,P <0 0 1)。最适发病的温度为恒温 2 0℃和变温 8 5~ 2 0 2℃ (日均温 12 4℃ ) ,死亡率随湿度升高而增大。在 10~ 2 5℃和 10 0 %RH的组合中 ,温度的变化几乎不影响桃蚜的累计死亡率 ,但影响发病速率 ,在 10℃、 15℃、 2 0℃和 2 5℃下的致死时间LT50 值分别为 8 4天、 7 1天、4 0天和 3 4天。回归分析表明 ,在 10 0 %RH下安徽虫瘟霉诱发桃蚜发病的起始温度为 1 6 5℃。在 10~ 15℃及自然变温下 ,病死蚜尸顺利产孢的湿度为 80 %RH ;而在 2 0~ 30℃下 ,蚜尸产孢的湿度为 90 %RH。在所有温湿组合的蚜尸中未见安徽虫瘟霉的休眠孢子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生物学实验中的湿度控制:改良的装置及工作原理 [J].
冯明光 ;
许谦 ;
徐均焕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3) :102-106
[2]   初始接种量对安徽虫瘟霉液体培养下菌丝生物量的影响 [J].
刘彩玲 ;
冯明光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3) :229-232
[3]   安徽虫瘟霉对桃蚜的生物测定与时间-剂量效应分析 [J].
刘彩玲 ;
冯明光 .
菌物系统, 1998, (04) :74-79
[4]   温度对桃蚜和萝卜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J].
刘树生 .
昆虫学报, 1991, (02) :189-197
[5]   蚜虫的病原真菌新种——安徽虫疫霉 [J].
李增智 .
真菌学报, 1986, (01) :1-6+66
[6]  
我国南方桃蚜的流行病及其真菌性病原因子[A]. 冯明光,胡国成,黄世文.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 1995
[7]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唐启义, 1997
[8]  
Influence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fungal infection caused byBeauveria bassiana[Fungi Imperfecti, Moniliales] in imagines ofAcanthoscelides obtectus[Col.: Bruchidae][J] . P. Ferron.Entomophaga . 197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