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豆杉的地理分布与气候关系

被引:50
作者
苏建荣
张志钧
邓疆
李国松
不详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2]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管理局 云南昆明
[3] 云南昆明
[4] 云南新平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地理分布; 气候指标;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05.05.002
中图分类号
S791.49 [红豆杉、紫杉];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广泛收集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研究植被与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 ira温暖指数、寒冷指数和徐文铎湿度指数,Penm an可能蒸散、干燥度,Thornthwaite可能蒸散和水分指数,Holdridg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生物温度和可能蒸散率,以及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0℃积温、年降水量和年相对湿度等单一气象因子,研究了云南红豆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讨论了云南红豆杉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以及北界热量指标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了影响云南红豆杉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按作用大小的排序是:低温条件>湿度因子>高温条件>光照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510 / 5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 [J].
孟猛 ;
倪健 ;
张治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6) :853-861
[2]   我国红豆杉资源现状和紫杉醇产业化对策 [J].
吴彦 ;
刘庆 ;
胡科 ;
许维宏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6) :515-520
[3]   我国红豆杉资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J].
陈振峰 ;
张成文 ;
寇玉锋 ;
崔树玉 .
世界科学技术, 2002, (01) :40-46+72
[4]   四川大头茶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状况的关系 [J].
孙凡 ;
钟章成 ;
李旭光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4) :315-322
[5]   中国水青冈属植物地理分布初探 [J].
洪必恭 ;
安树青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3, (03) :229-233
[6]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二)——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3) :197-207
[7]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一)——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1) :1-9
[8]   吉良的热量指数及其在中国植被中的应用 [J].
徐文铎 .
生态学杂志, 1985, (03) :35-39
[9]  
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影响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徐德应等著, 1997
[10]  
1971-198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M]. 气象出版社 , 北京气象中心资料室编,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