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

被引:19
作者
叶香 [1 ]
姜爱军 [1 ]
张军 [1 ]
李崇志 [2 ]
机构
[1] 南京市气象局
[2] 江苏省气象局
关键词
能见度; 空气污染; 百分位分析法; 等级分析法; Ridit分析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7.2 [能见度、浑浊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南京国家气候基准站1980—2008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影响,采用百分位分析法、等级分析法和Ridit分析法,分析了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 a来,南京市年平均和四季大气能见度整体显著下降,但其中"较差"和"一般"能见度出现频率显著上升,"较好"能见度则明显下降;四季能见度及其分布均呈现春、夏季节变化不同,秋、冬季节变化显著的特点;能见度呈逐年代降低但降幅减缓;能见度季节差异也呈逐年代减小趋势;此外,冬季能见度早在1987年起变差;并且本世纪以来,冬季能见度以"较差"和"一般"为主,其余三季均是以"一般"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1980—2003年京、津、冀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研究 [J].
范引琪 ;
李春强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92-1400
[2]   青岛市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J].
王晓丽 ;
张苏平 ;
张晓梅 ;
薄兆海 .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31-36
[3]   安徽省1955—2005年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 [J].
张浩 ;
石春娥 ;
谢伟 ;
邱明燕 .
气象科学, 2008, (05) :5515-5520
[4]   连云港市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 [J].
姜有山 ;
陈飞 ;
班欣 ;
李军 .
气象科学, 2007, (02) :220-225
[5]   南京市SO2污染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统计预报方法的研究 [J].
张静 ;
吕军 ;
王啸华 ;
曾明剑 ;
程婷 .
气象科学, 2006, (04) :422-426
[6]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7]   日照市区PM10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J].
郑美琴 ;
卢振礼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3) :413-417
[8]   河北省1960~2002年城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 [J].
范引琪 ;
李二杰 ;
范增禄 .
大气科学, 2005, (04) :526-535
[9]   空气污染与大气能见度及环流特征的研究 [J].
赵庆云 ;
张武 ;
王式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3, (04) :393-396
[10]  
Visibility trends in the UK 1950–1997[J] . Martin Doyle,Stephen Dorling.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