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依据:从身份到角色

被引:7
作者
张康之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社会治理; 身份; 角色;
D O I
10.15944/j.cnki.33-1010/d.2015.05.001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审视社会治理,可以发现,迄今为止的社会治理都是依据身份进行的。农业社会中的社会治理是建立在等级身份制的前提下的,在等级身份制解体后,出现了身份的多元化,人们除了拥有抽象的、普遍性的公民身份之外,还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拥有一些具体的身份,因而,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无论是在制度安排还是行动中,也都是依据身份而行的。工业社会中的身份是人开展活动的资格,而人的现实社会活动则是通过角色扮演去展开的。角色规定了人也形塑了人,决定了人应当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在宏观的历史视野中,人的身份和角色都具有历史性,全球化、后工业化将意味着人的身份的完全消解,人的社会活动将依据角色去开展。可以设想,后工业社会中的角色将不再是由某种外在性力量强加与人的,而是人的自主选择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知识与政治.[M].(美) 昂格尔;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2]  
超越团队.[M].(美)迈克尔·贝尔雷(MichaelM.Beyerlein)等著;王晓玲;李琳莎译;.华夏出版社.2005,
[3]  
第三次浪潮.[M].(美)阿尔文·托夫勒(A.Toffler)著;朱志焱等译;.新华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