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副高位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福建干旱的关系分析

被引:7
作者
许金镜
林新彬
温珍治
机构
[1] 福建省气象局
[2] 福建省气象局 福建福州
[3] 福建福州
关键词
气象学; 副高脊线; 规律; 副高南界; 夏季干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应用子波分析和功率谱等方法揭示夏季副高脊线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脊线位置与福建夏季干旱的关系.主要结论有:(1)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在20世纪80年代是异常偏南的频发时段,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是异常偏北的频发时段;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准3~5、7、9a和13a周期振动,特别是准9a的周期振动相当显著(2)夏季副高脊线位置处于偏南(北)状态时,福建夏季易于(不易于)出现干旱;(3)夏季副高南界位置处于偏南(北)状态时,将影响到福建夏季降水;2003年夏季副高南界位置偏南与福建夏季严重干旱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振动对中低纬度地区值得注意.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魏凤英编著;.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