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4
作者
钟韵
赵玉英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制造业; 中等城市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 消费性服务业;
D O I
10.14007/j.cnki.cjpl.2015.01.002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通过构建2000-2011年的对数—线性模型,从空间分层和行业分类两个角度对我国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1)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强的促进作用;(2)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大型城市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3)中等城市制造业对消费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大于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促进中等城市的产业发展,应注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且适当加大对消费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未来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将是中等城市吸纳新一代劳动力的主力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能有效解决中等城市劳动力就业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协同效应研究 [J].
陈娜 ;
顾乃华 .
产经评论, 2013, 4 (05) :35-45
[2]   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空间与机制 [J].
田喜洲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5 (03) :73-79
[3]   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
朱炎亮 ;
杨治国 .
商业时代, 2011, (07) :128-129
[4]   湖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程度分析 [J].
喻春娇 ;
郑光凤 .
经济地理, 2010, 30 (11) :1859-1864
[5]   制造业对服务业的产业依赖及其对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启示——一项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 [J].
魏作磊 ;
邝彬 .
经济学家, 2009, (11) :47-51
[6]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er Services Developing Level and Urban Hierarchy——A Case Study of Zhujiang River Delta[J]. ZHONG Yun1, YAN Xiaopei2 (1. Institute of Hong Kong, Macao & SEZs Economy,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2. Center for Urban & Regional Studies,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8(01)
[7]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 [J].
陈宪 ;
黄建锋 .
中国软科学, 2004, (10) :65-71+76
[8]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J].
周振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4) :46-52
[9]  
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胡霞, 2008
[10]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 . Paolo Guerrieri,Valentina Meliciani.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 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