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

被引:33
作者
李娜 [1 ,2 ]
王根绪 [1 ]
高永恒 [1 ]
籍长志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生态系统; 土壤有机碳; CO2排放; 气候变化;
D O I
10.13758/j.cnki.tr.2009.04.012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又特殊的系统,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而形成的高寒土壤更有其独特的性质。本文首先综述了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及造成估算结果差异的原因,随后对高寒土壤有机碳排放的观测试验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源汇效应的影响。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正在加剧,40年来,青藏高原气温平均上升了约0.3~0.4℃,冻土面积正广泛退缩,这直接导致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发生了以植被覆盖度减少、高寒草原草甸面积萎缩等为主要形式的显著退化,植被生产力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都减少,而温度升高加快了土壤有机碳分解速率,从而影响到高寒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储量。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的源汇效应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温度升高到底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没有明确的定论,为此,我们必须从长期的观测试验来说明气候变化对土壤碳库的源汇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12 / 5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研究 [J].
吴雅琼 ;
刘国华 ;
傅伯杰 ;
郭玉华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362-367
[2]   青藏高原沼泽及高寒草甸生长期内CO2排放 [J].
王俊峰 ;
王根绪 ;
王一博 ;
李元寿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17-23
[3]   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和CO2通量 [J].
陶贞 ;
沈承德 ;
高全洲 ;
孙彦敏 ;
易惟熙 ;
李英年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4) :553-563
[4]   青藏高原高寒区草地生态环境系统退化研究 [J].
王一博 ;
王根绪 ;
沈永平 ;
王彦莉 .
冰川冻土, 2005, (05) :633-640
[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二氧化碳交换量特征 [J].
徐玲玲 ;
张宪洲 ;
石培礼 ;
于贵瑞 ;
孙晓敏 .
生态学报, 2005, (08) :1948-1952
[6]   青藏高原3种植被类型净生态系统CO交换量的比较 [J].
赵亮 ;
李英年 ;
赵新全 ;
徐世晓 ;
唐艳鸿 ;
于贵瑞 ;
古松 ;
杜明远 ;
王勤学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9) :926-932
[7]   黄河源区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分布特征 [J].
曾永年 ;
冯兆东 ;
曹广超 ;
薛亮 .
地理学报, 2004, (04) :497-504
[8]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J].
周涛 ;
史培军 ;
王绍强 .
地理学报, 2003, (05) :727-734
[9]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蓄积量估算误差分析 [J].
王绍强 ;
刘纪远 ;
于贵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5) :797-802
[10]   高寒矮嵩草草甸大气-土壤-植被-动物系统碳素储量及碳素循环 [J].
张金霞 ;
曹广民 ;
周党卫 ;
胡启武 ;
赵新全 .
生态学报, 2003, (04) :627-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