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12
作者
魏合伟
侯书丽
龚钰
黎同明
胡标伦
刘庆思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
[2] 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
[3] 广州中医药大学 级博士生广州
[4] 广东清远
[5] 广州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病因学; 白细胞介素6/血液; 雌二醇/血液;
D O I
10.13359/j.cnki.gzxbtcm.2002.02.004
中图分类号
R58 [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腰椎骨密度(BMD)扫描结果,将104例受试妇女分为3组,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组31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组37例、绝经前健康组36例,采用放免法分别测定血清IL-6、雌二醇(F2)和骨钙素(BGP)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血清IL-6水平高于绝经前妇女,骨质疏松组又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以非骨质疏松组IL-6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IL-6与BMD、E2呈负相关关系,与BGP呈正相关关系,与年龄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丢失属高转换型,IL-6高表达与骨质疏松症发病以及雌激素减少有关,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IL-6分泌增多,从而刺激骨吸收,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几种骨代谢参数的关系分析 [J].
卓铁军 ;
周一明 ;
刘俊恒 ;
陈哲俊 ;
申志祥 .
实用老年医学, 1998, (04) :2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