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验研究的微观过程与理论创造

被引:11
作者
陈柏峰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律经验研究; 经验现象; 理论; 法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经验研究包括经验材料储备、田野的学术发现、理论构思、物化等不同阶段,其目标是理论创造。经验材料储备是研究的起点,田野调研则是获得经验材料的最优方式。学术发现是从经验现象中看到新特征、新成分、新关联的过程,是既有理论视野的"意外",是迈向理论创造的必由之路。理论积累和经验质感训练可以强化学术发现的能力。在前述基础上,下一步是通过理论构思得出恰当的理论命题,安排理论命题的表达形式,包括结构方式和表达手法。理论构思的重点是经验呈现和理论概括,经验呈现追求内蕴的真实性,理论概括着眼于经验的代表性特征。理论构思沿着"经验现象—因果关系—事理—法理"的路线进行。理论构思最终经过物化过程被落实为物质性文本。在物化过程中,语词提炼和文本推敲尤为重要。在法律经验研究过程中,存在普遍性的心理机制,包括直觉与灵感、沉思与讨论、回忆与联想、理智与情感等等。对法律经验研究方法论进行探讨,旨在追问知识、经验、理论从田野生产出来的过程和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9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Chapter 20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ong-term; short-term; and working memory?.[J].Nelson Cowan.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2008,
[2]  
传媒监督的法治.[M].陈柏峰.法律出版社.2017,
[3]  
文化、权利与国家.[M].杜赞奇.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978-7-214-01270-8
[4]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5]  
送法下乡.[M].苏力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6]  
尼加拉.[M].(美)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著;赵丙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文化的解释.[M].(美)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Geertz)著;韩莉译;.译林出版社.1999,
[8]  
文学理论教程.[M].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  
生育制度.[M].费孝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苏力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