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栖息地适宜度标准研究

被引:9
作者
班璇 [1 ,2 ]
李大美 [2 ]
李丹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华鲟; 栖息地适宜度标准;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美国渔业及野生动物署提出的河道内流量增量法为理论基础,参照国内不同领域鱼类专家对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物理变量范围研究,分别用专家建议法和实测法绘制了葛洲坝下游中华鲟在不同生长阶段需求的栖息地各物理变量所对应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根据二元法的分类格式对适宜度曲线上50%、75%、90%的水深和流速组合适宜度值的变量范围进行了求解.从而为河道内流量增量法中的物理栖息地模拟系统分析中华鲟在不同流量下的加权适宜栖息地面积提供了计算标准,同时为三峡大坝的生态调度提供了技术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的水文状况及其与繁殖活动的关系 [J].
杨德国 ;
危起伟 ;
陈细华 ;
刘鉴毅 ;
朱永久 ;
王凯 .
生态学报, 2007, (03) :862-869
[2]   葛洲坝下游江段中华鲟产卵场食卵鱼类资源量估算 [J].
虞功亮 ;
刘军 ;
许蕴 ;
常剑波 .
水生生物学报, 2002, (06) :591-599
[3]   中华鲟的繁育特性及开发利用 [J].
王彩理 ;
滕瑜 ;
刘丛力 ;
朱伯清 .
水产科技情报, 2002, (04) :174-176
[4]   鲟鱼养殖的技术要点 [J].
张洁 .
北京水产, 1998, (01) :18-20
[5]  
中华鲟的人工繁殖.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http:∥www.nercita.org.cn/sturgeon-zzxt/liulanxx/zhonghuaxun/zhxyangzhi.htm . 2004
[6]  
Wildlife2000:Modeling Habitat Relationships ofTerrestrial Vertebrates. Schamberger ML,O’Neil LJ. University of WisconsinPress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