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螺旋脉冲形成线实验研究
被引:7
作者
:
曹绍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曹绍云
谭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谭杰
范植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范植开
胡克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胡克松
吴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吴勇
侯玺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侯玺群
机构
: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来源
:
强激光与粒子束
|
2006年
/ 06期
关键词
:
脉冲功率技术;
螺旋脉冲形成线;
特征阻抗;
脉宽;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N784 [脉冲形成、脉冲形成电路];
学科分类号
:
080902 ;
摘要
:
设计了一种用于长脉冲功率源研究的Blumlein型螺旋脉冲形成线。该形成线主要是将铜带绕在绝缘衬筒上形成螺旋形结构,以蓖麻油为介质,匝数为3.5匝每m,充电时间为1μs,负载为电子束二极管。给出了形成线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以及实验研究结果。在300 kV脉冲功率源上得到的脉冲延迟为200 ns,特征阻抗约100Ω,形成的脉冲半高宽为180 ns,前沿15 ns,平顶宽度150 ns。实验证明该螺旋脉冲形成线结构能够有效地延长形成脉冲的宽度。最后分析了开关电感、充电时间以及螺旋形结构对形成线输出脉冲前沿及平顶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主开关电感是形成较陡的脉冲前沿的关键,获得好的脉冲波形应选择适当的充电周期,螺旋形结构容易导致色散产生,需要选取适当的螺旋角。
引用
收藏
页码:1046 / 104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高功率脉冲技术.[M].刘锡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高功率脉冲电源.[M].王莹编著;.原子能出版社.1991,
[3]
兆伏级重复频率三电极气体开关工作特性研究
[J].
罗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罗敏
;
赵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赵殿林
;
甘延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甘延青
;
龚胜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龚胜刚
;
常安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常安碧
;
刘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刘忠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06)
:905
-908
←
1
→
共 3 条
[1]
高功率脉冲技术.[M].刘锡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高功率脉冲电源.[M].王莹编著;.原子能出版社.1991,
[3]
兆伏级重复频率三电极气体开关工作特性研究
[J].
罗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罗敏
;
赵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赵殿林
;
甘延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甘延青
;
龚胜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龚胜刚
;
常安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常安碧
;
刘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刘忠
.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5,
(06)
:905
-90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