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沙海槽岩石圈的密度结构与热-流变结构

被引:18
作者
施小斌
周蒂
张毅祥
丘学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西沙海槽; 热结构; 流变结构; 古裂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在中德合作获得的速度-深度模型基础上,通过重力异常拟合以及地温场和流变性质的估算,获得了西沙海槽的密度结构、热结构和流变结构。计算表明,海槽中部上地壳的密度比两侧低;“热”岩石圈底界在海槽中部埋深为54 km,向南北两侧逐渐加深,在神弧隆起区为76km,在西沙-中沙地块达到 70km;地壳热流贡献量比地幔热流小,海底热流主要来自深部;在海槽中部地幔热流最高,并且具有较高的流变强度;研究区的流变学结构具有纵向分层性及横向变化的特点,向两侧韧性层变厚,脆性层逐渐减薄。地幔顶部的脆性层底界埋深大约为26km左右,相当于 650℃等温线。分析表明,海槽中部强度增加主要归因于后期的热松弛,而块体空间移动困难以及西南次海盆的扩张可能是西沙海槽没有进一步破裂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J].
施小斌 ;
周蒂 ;
张毅祥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5) :1660-1665
[2]   南海西沙海槽地壳结构的海底地震仪探测与研究 [J].
丘学林 ;
周蒂 ;
夏戡原 ;
苏达权 ;
吴世敏 ;
叶三余 ;
E.R.Flueh .
热带海洋, 2000, (02) :9-18
[3]   南海北部陆缘西部的地壳结构 [J].
姚伯初,曾维军,陈艺中,张锡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3) :86-93
[4]   南海西沙海槽,一条古缝合线 [J].
姚伯初,曾维军,陈艺中,张锡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4, (01) :1-10
[5]   珠江口盆地热流研究 [J].
饶春涛 ;
李平鲁 .
中国海上油气, 1991, (06) :7-18+64
[6]   南海海域布格重力异常图及莫霍面等深图 [J].
刘祖惠 ;
王启玲 ;
袁恒涌 ;
苏达权 .
热带海洋, 1983, (02) :167-174
[7]   西沙海槽—新生代裂谷 [J].
何廉声 ;
王光宇 ;
石效超 .
地质论评, 1980, (06) :486-489
[8]  
南海地质构造与陆缘扩张[M]. -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构造研究室编, 1988
[9]  
地热学导论[M]. - 地震出版社 , (联邦德国)邦特巴思(Buntebarth, 1988
[10]   A crustal structure profile across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J].
Yan, P ;
Zhou, D ;
Liu, ZS .
TECTONOPHYSICS, 2001, 338 (01)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