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应用PET研究针刺信号对人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37
作者:
贾少微
徐文贵
王全师
吴湖炳
黄祖汉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核医学科,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南方医院南方PET中心广东,广东
来源: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脑血管病;
针刺;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
断层摄影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和18F-2-脱氧葡萄糖(FDG)研究针刺时人脑内能量代谢的生化过程,进一步阐述针刺信号和神经系统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名和脑梗塞患者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选择右侧,患者选择瘫痪侧上下肢体,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针合谷。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使用GE Advance Ⅱ PET系统,同一患者同体位下接受针刺前和电针状态下2次PET显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针刺前双侧大脑皮层、丘脑、基底节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基本对称,当电针右侧诸穴位时,对侧丘脑、对侧额叶和顶叶的运动和感觉皮质区葡萄糖代谢增高。4例脑梗塞患者针刺前PET所示的病灶区葡萄糖代谢明显低下(和头颅CT或MRI所见相同),但病变范围更大,电针时左内囊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病灶区明显缩小。较大动脉梗塞患者电针时病灶区葡萄糖代谢增高,皮质增宽,水肿区明显缩小。定量分析见病灶区局部脑/全脑葡萄糖比值变化明显和葡萄糖代谢变化率增高。结论:(1)针刺健康人肢体穴位时,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增高。(2)针刺瘫痪侧肢体穴位时,除对侧丘脑、对侧额叶和顶叶皮质区葡萄糖代谢增高外,针刺前所见的葡萄糖代谢低下区也明显增高,病灶缩小或消失。(3)针刺可激发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提高葡萄糖代
引用
收藏
页码:508 / 511
页数:4
相关论文